
海內外車企進一步“雙向奔赴” 多層次合作助推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海外車企借助中國品牌加速智能化產品開發、中國車企通過全球供應鏈企業深入布局本土化生產、外資車企在華投資意愿提升……隨著中國與全球汽車產業的持續發展,中國汽車產業鏈與海外品牌的合作正在不斷深化。業內專家表示,中國與全球汽車產業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海內外車企應當進一步加深合作,共同推動全球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
全球汽車市場面臨轉型壓力
當前,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穩健增長,中國與世界汽車產業正在持續推進綠色化、智能化轉型。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十四五”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相當于2020年全年的9.5倍,新能源汽車去年產量突破1300萬輛,產銷量連續10年保持全球第一。
世界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在持續發展。中金公司研報指出,基于發端于2012年的電動智能變革,全球消費者認知已建立,非中國市場將迎來需求和供給的雙重拉動,美日歐等海外車企或在2027年前迎來新能源車型大放量。
各國也在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以德國為例,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穆希雅在日前舉辦的2025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表示,在電動出行方面,中國和德國都取得了重要的進展。2024年德國電動汽車市場份額達到20%,而中國的市場份額更是達到了47%。
但在發展的同時,新能源汽車也需要克服不少問題。歐盟在2023年3月批準法規,決定從2035年起禁售會導致碳排放的新的燃油轎車和小型客貨車,以減少交通運輸業的碳排放。歐洲等地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轉型發展仍然面臨壓力。
“我們在德國看到的問題是充電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無法完全匹配電動汽車上路數量的增長。在歐洲,高昂的能源價格、進展緩慢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激勵措施的不確定性等問題阻礙了新能源汽車需求的增長。包括嚴格的二氧化碳法規在內,這些負面因素正拖累整個行業轉型。在此背景下,國際合作至關重要。”穆希雅說。
中外企業合作持續加碼
面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持續發展,海外汽車相關企業正不斷加碼與中國品牌的合作,在多個領域不斷升級合作水平,特別是中國的研發環境受到外資企業關注。
根據中國德國商會發布的2024/2025年度商業信心調查報告,70%的受訪企業認為中國汽車行業未來五年將進一步增長。在汽車領域的受訪企業中,計劃增加投資的超過一半,高于所有行業中計劃增加投資企業的比重。其中在汽車領域受訪企業的增長投資用于研發創新的占比最高,達77%。
麥格納中國區總裁吳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中國與海外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合作日益緊密,雙方在技術、市場和政策等層面不斷加強交流與協作。“我們和中國新能源車企的合作,不僅有助于中國品牌在歐洲的發展,對于麥格納來說,同樣可以學習到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優秀經驗,助力我們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進一步發展。我們也在謀求和更多中國優秀車企的合作,并將進一步發力在中國的持續發展,而研發投入是第一步。”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也提到,“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數字化有著極大的優勢,這給我們很多機遇進行共創。寶馬在中國的成功事實上就來自產業合作、產業鏈合作的集成,通過共生的生態系統,使得雙方受益。”
產業升級有待全球深化協同
為了進一步助力汽車產業的綠色智能化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應當促進中國與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更深度的融合與協同。
穆希雅指出,中德合作是推動全球汽車產業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德雙方優勢互補,若能進一步加強標準協調、技術交流和產業協作,將為構建開放、創新、可持續的全球汽車產業生態貢獻力量。”
吉利汽車對外合作研究院院長王曉娟也指出,中國憑借其在供應鏈轉型速度、成本優勢與規模效益等方面的強大競爭力,與歐洲制造資源的品牌底蘊相結合,可實現優勢互補與雙向共贏。她同時表示,希望以技術為橋梁,與歐洲車企開展更廣泛的合作,助力歐洲伙伴加速電動化與智能化轉型。
對于如何加深合作,吳珍提到,未來中國車企出海需要更加注重本地化生產和供應鏈建設。“汽車產業鏈條長、影響力大,中國汽車品牌在智能和電動技術上具備一些優勢,但在走向全球市場的過程中也需要進一步擁抱世界。建議中國車企更深入地與海外當地企業合作,快速實現本地化生產,降低市場進入門檻。”
人才作為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同樣也需要更深入的合作。世界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首席執行官克里斯·梅森呼吁,通過學術界與產業界的合作,加快培養適應新時代需求的汽車工程師。“汽車行業正面臨深刻的轉型與變革,對汽車從業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和科研機構應與企業緊密合作,根據產業需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同時,建議建立國際化的工程師培養和認證體系。”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熊繼軍表示,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載體,中國愿與國際社會一道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科技革命和相關產業的發展,讓創新科技成果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國的人民。


